服务热线
时光穿越500年,为何TA成就了中国园林
500年前,一位看透宦海浮沉的雅士辞去高官,归隐在故土苏州,因向往陶渊明般“大隐隐于市”的生活,遂在城中为自己建造了一园山水。
这座园子虽经历了数次易主、扩建,仍留存于世。直至现在,可能连这位归隐之士也没有想到,他曾生活的地方成为了中国的园林之母。
这座园林的名字——拙政园,几百年未曾改变,而它最初的主人——王献臣同样深深印刻在了中国园林发展史中。
惟有文人墨客,才是最高级的造园者
虽是文人墨客,但王献臣既没有苏州“香山帮”匠人的技艺,又不懂得设计图纸。这时想起了他的一位好友,便是大名鼎鼎的“吴门四才子”之一的文徵明。
文徵明把画中的意境带到了园林中,田园风光,山林野趣,一派风雅桃源跃然纸上。园林建好后,文徵明依园中景物绘图三十一幅,分别作诗以记之,并作《王氏拙政园记》。并阐述着园林景观布局:“凡为堂一,楼一,为亭六,轩、槛、池、台、坞,涧之属二十有三,总三十有一,名曰拙政园。”
而拙政之名从何而来?西晋文学家潘岳著有一篇《闲居赋》,文中有“孝乎惟孝,友于兄弟,此亦拙者之为政也。” 因王献臣自感与作者经历投契,于是将园子取名为“拙政园”。
500年间,虽由30多任主人改造,但是园子的味道却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历久弥新、寄情山水的文人墨客们,造就江南园林甲天下、苏州园林甲江南的地位传说。
中国园林之母,究竟因何被仰望
遍寻中国园林惟以拙政园规模最大、品质最高,名望最盛冠绝三吴,称为中国私家园林典范。
拙政园以水为主题,水池面积占全园五分之三,以山石花木点缀,一池三山的经典园林布局自此发扬。它将“咫尺之内造乾坤”的布景技法,发挥至极致。而其建造集园、堂、楼、亭、泉等为一体,藏纳着诗意的江南,打造出“一步一景,别有洞天”的艺术之美。
对于拙政园,绝非是中式园林造就了它,而是它成就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。
环山路北,竟然也有一座“拙政园”
500年后的现在,拙政园的美学虽流传于世,但造园者王献臣的精神诉求已不为人所见。但在800里外的泰山之下,空降一座“拙政园”——蓝城·盛华郡安里,集萃精神与美学的江南园林,虽还未与人谋面,但与拙政园一致的种种细节皆让人惊叹。
百闻不如一见,所有的疑问都将解开!蓝城·盛华郡安里景观示范区将在6月18日风雅启卷!试问哪位雅士不想一探究竟,开启一场造访苏州拙政园的穿越之旅?
把理想江南照进现实
一场美好生活美学的品鉴盛会,恭迎品鉴!